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随着各国大规模财政刺激计划实施,货币政策超级宽松、利率下降到历史记录低位,专家们最先开始提出警告不久通货膨胀将不期而遇。

由于金融危机来的过于猛烈,残酷经济现实存在,资金就是救生圈,因此人们顾不上巨额资金涌来的副作用:通货膨胀或资产泡沫。

最为敏感的金融市场投资者(或是投机者)似乎已经感到了非常赢利机会到来,开始在金融市场下赌,而标的物则是基础原材料。由此我们看到近几个月以来原油、铜等价格大幅上涨。而充当通货膨胀时保值替代品黄金价格也非常坚挺,即使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大幅售卖储备黄金筹资负面消息也没有使得其价格走向熊市。

国内金融投资者最近对待地方债券一级(拍卖)和二级市场(跌破面值)犹豫和冷漠的态度,并非是对于其还款能力质疑和担心,而是由于通货膨胀预期造成的。

各类生产企业在恐慌性消化一段产品库存后,看到金融市场原材料价格开始上涨,本能地开始担心如果一旦经济走好,企业生产产品所需的原材料再次大幅上涨,在信贷宽松情况下,近期出现了集中而又大规模原材料“补库”甚至企图“囤积”行为。中国3月份铁矿石和煤炭进口数量大幅增长就是比较典型例子。

虽然中国未来几个月生产和居民物价指数仍然可能同比为负值,但是3月份中国进口值和进口价格环比改变7个月以来下降的局面首先出现正增长(14.1%和2.7%)。也许这预示着输入性通货膨胀可能正在死灰复燃。如果未来一段时间,为了保持出口增长不得不动用人民币汇率贬值,那么进口原材料价格就会出现上涨叠加效应。

专家、金融投资者(投机者)、企业已经开始有了通货膨胀预期,那么惟独现在消费者还没有这种“预期”,一旦在低利率环境下,消费者预期被点燃,那么终端需求就会调动起来。但是这并非是件容易完全事情。如果不能将消费者需求“击活”,那么经济可能出现“滞胀”。

另外还有一种可能。居民物价在今年某个时期由于存在恶性自然灾害爆发(比如洪水、虫害等)使得走出目前价格通缩局面,而工业产品价格由于终端需求持续不振始终不能摆脱通缩情况。出现两个价格背离态势。那么经济进入一种少见“双困局”之中。

由于沿海部分民工回到内地家乡,使得农村已经很长平衡一段时间的人口格局被打破,那么势必影响,食物和使用品供求关系,以至最终影响物价,因此有理由相信农村可能是最早领先城市走出物价通缩局面。接

下来与其关注社会对经济预期不如关注社会对价格预期更为重要。

话题:



0

推荐

张寅

张寅

733篇文章 292天前更新

企业咨询顾问,“分析的力量”、“纳斯达克之雄”作者。网易独家签约音乐人,专辑“德胜门“、“安得广厦”等。联系邮件:gianttiger@263.net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