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体育比赛表现的主角是运动员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因为保障他们有优异表现才能让比赛有欣赏价值,有了欣赏价值就有观众。没有观众就没有可持续的赛事。因此在体育比赛观众培养和服务是赛事组织者不可忽视的事情。

赛场文化培养这些年,随着国内体育赛事增多,已经受到明显重视,比如场外成立球迷俱乐部、运动队服装专卖店,场上球迷穿着主队服装、统一的拉拉队。近些年北京CBA的主场还有了一种主场惯例即只有当主队投篮第一分产生后主场球迷才坐下,实际上这是在培养一种球迷文化。

电视转播增加机位、以及高速摄影、空中摄影的引入都是为球迷更好地欣赏比赛服务的。但这些还属于情绪性和视觉性的为球迷服务的方面。基本还是把调动球迷情绪为主要侧重点属于煽情范围。当然这些工作还有提高的空间。但是智力型服务在增加比赛观赏性方面,中国还是属于较为空白方面。所谓智力型服务就是增加,赛事及时动态和赛事之后的技术统计,以及战术分析技术统计与专家评论服务。比如欧洲杯期间,对于一种由战术一连串多个运动员完成进球过程的回溯,利用电脑绘图技术完成对球迷的讲解。篮球中场休息时插播的上半场的双方技术统计等等都属于赛事中为球迷的现代赛事的必要服务内容。我们目前还比较缺乏这种的服务。

那么赛事之后技术统计的服务,一般海外在媒体体育版面都有专门位置刊登,像美国橄榄球、棒球都有几十年这样服务了。在我们这里一般认识只有类似围棋、象棋这样智力型体育赛事才有所谓复盘资料提高给广大球迷,其他体育赛事技术统计认为这是没有人看的,属于专业知识,不需要提供给球迷的。

由于这样认识存在,中国赛场文化的理性与体育赛事趣味性基本没有培养出来。把所有观众都归结为情绪化者,只有忽悠他们,忽略现代社会观众理性观赏体育需求,换句话说中国理性智力型球迷存在只能是个体性、偶然性的,而不是有完整的培养理性体育文化氛围和体系的。因此遇到了体育赛事需要对赛事规则、战术识别知识要求比较高,需要高素质球迷一些项目,观众都比较少。比如棒球和垒球,网球等。即使是女排这样辉煌的成绩项目,观众的上座率大多数情况并不高,能够欣赏赛事中战术使用和变化的球迷非常之少。

在海外这种技术统计提供一是作为历史资料留存,另一个更为重要就是培养球迷文化增加与球迷粘性(营销手法)。电视上一些在中国热门体育项目乒乓球、羽毛球观众都开始下滑并非偶然是事出有因,因为给球迷服务意识没有根本转变,认为在海外成绩出色球迷就会始终跟随。中国目前正在从城市化向都市化升级,体育赛事是其中最为受益和快速发展产业,因此不但运动员要专业化、赛事组织专业化,球迷的服务更要专业化。

话题:



0

推荐

张寅

张寅

733篇文章 292天前更新

企业咨询顾问,“分析的力量”、“纳斯达克之雄”作者。网易独家签约音乐人,专辑“德胜门“、“安得广厦”等。联系邮件:gianttiger@263.net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