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体育比赛在现代社会属于最有传播力场所,因此商业化介入则是不可避免的。企业广告、企业冠名权、企业收购体育俱乐部已经成为体育赛事的一部分。但是任何事情的介入都有一个度的问题,不能由介入集团性质的钱来左右比赛的结果,这样将失去比赛的自然的属性,而比赛的自然属性即偶然性是体育赛事的最大魅力之一,合理的出人意料则是增加体育的观赏性。不合理出人意料则是有被戏弄感觉。

运动员和观众是比赛两大要素,除了这个其他因素介入将破坏这样唇齿相依关系,都将使得运动员和观众失去比赛和观看比赛兴趣。商业介入只能在宏观方面,而不是微观方面。赞助商必须以恰当方式介入。一般在海外赞助商人员不会直接出现在场地里,也不会在开赛之前做什么讲话、剪彩和颁奖一类事情,大多采取无言的方式介入,比如名牌广告等等。奥运会发奖的时候你不会看到与体育无关人士在那里出现,都是奥委会或者国际单项体育的相关人士。体育赛事不能被无限消费和无端地利用,这是保持赛事观赏性必要措施。

体育赛事被金钱干扰时候比较多,属于过度商业常态介入体育类型。政治干扰也会不时地出现,政治介入体育属于非常态权力介入类型。因为体育赛事尤其奥运会这样具有最高观赏性的比赛,政治不介入,政治家不利用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体育赛事是最有效最强力传播途径和宣传工具。可是正直的体育界人士对于政治介入都充满警惕,都在尽量减少政治干扰,让政治人物曝光度在体育赛事尽量压到最低限度。

比如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当时正在处于苏联抵制奥运会关键阶段,美国总统里根想借助奥运会发言舞台和契机,进行意识形态的发言。但是美国组委会主席尤伯罗斯明确告诉美国总统办公室,里根总统只能说奥运会开幕了这么一句话。奥委会知道如果政治家成为体育赛事主角,那么奥运会就没有任何举办意义了。但是有的时候政治介入具有好坏参半的作用尤其在赛场之外。比如近些年来,环法自行车多次冠军兴奋剂丑闻、国际足联腐败案、俄罗斯田径运动员兴奋剂事件明显地看到美国介入身影,其手法大多使用内情人士卧底(分别招募了冠军女友、国际足联副主席和俄罗斯兴奋剂检测中心主任),长期监视积累犯罪证据。但是这种方式介入体育不会是常态,而是一个阶段性的,都没有与直接赛事有关。

是否当权力过大的时候,就能无限利用体育,答案是不一定,依然不能背离常识和周期。其中一个是每个人的情绪周期,另一个是人相互间的话题周期。人的情绪周期就是指人的兴奋是有起落的周期的,即使像体育这样最能刺激人的情绪亢奋的也是有周期的并且是以小时计算的。话题周期是指体育比赛后,人们在办公室或者在私下聚会(晚宴)讨论实时社会热门话题,一个再热门话题它都有过时的时候,虽然它得长度是以天计算的。

我们举一个比较极端例子,朝鲜属于威权体制,体育政治化到了非常极致的地步,每当奥运会结束后,奥运会冠军的宣传可谓登峰造极,但是依然无法逃脱常识和周期规律,因为当那里领导发现宣传过热后,一度奥运会明星势头有超过自己时候,那么宣传必然戛然而止,因为体制是不容许任何除领导以外的人长期占领舆论制高点的。这就是该体制下的常识,因此这样宣传依然符合周期只能坚持若干天,而不是能坚持若干个月。

体育比赛对人的精神提振确实有作用,但是这种作用依然是有周期的,它不可被扩大和滥用。它不可能是解决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的钥匙,甚至可以说无关大局,贴任何标签都没有用,改变不了体育赛事基本属性。体育比赛严格说是一个让人兴奋的共同参与游戏。1981年3月20日中国男排在香港与韩国男排进行激烈比赛,在先输两局情况下最后演绎了大反转取得胜利,国人为之振奋,北大学子喊出了“团结起来、正兴中华”口号。但是在1985年5月19日短短4年之后中国足球与香港比赛落败后出现了大规模暴力事件,国人又呈现出另外一种面貌。你能简单说中国人素质倒退了吗?显然不能。

体育比赛的作用不应被正面夸大也不能被负面夸大。体育比赛基本属性就是一个人宣泄情绪和释放的功能,其次才是满足胜利带来的英雄主义的情结。至于人们当时背后的情绪它是不能左右的,它没有这个功能。因为比赛终究是为了欣赏而存在的。它不能代替其他社会责任。

 

话题:



0

推荐

张寅

张寅

733篇文章 292天前更新

企业咨询顾问,“分析的力量”、“纳斯达克之雄”作者。网易独家签约音乐人,专辑“德胜门“、“安得广厦”等。联系邮件:gianttiger@263.net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