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行政管理者在疫情这个特殊时期,在防疫、治疗和社会管理方面有很多特殊措施,应该说无论在外界看来是怎样或者评说,在面对疫情这个特殊时期,社会各方应该以支持态度面对,至于措施是否完善、是否还有更好方式,应该是在疫情过后去讨论。当然这种讨论是必须有的,因为疫情付出代价是非常沉重的,否则对不起这个国家、民族和武汉父老乡亲。
之所以在疫情过程中不去讨论这些措施,是因为社会行动要聚焦、效率要最大化。行政管理者采取措施当然是从它的角度评估后的结果,也是它认为最优的选择,社会必须支持它去试,以及容许它在过程中自我调整(措施)。
疫情如此重大事情,行政管理者与我们普通人有相同地方就是紧张,如果此时外界声音过多,那么本来它就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下(有别于平日),就会更加忙乱和不自信。其次行政管理者也有与普通人有着不同地方,就是它信息占有量优势。信息优势一般而言在措施方面,带来是相对优化的,对于疫情这个问题来说,就是效率优先、成本次之(社会和经济)。只有在问题减缓时,措施才能变得层次多一些,考虑周到些,这是规律,全球行政管理者都如此。至于面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和判断能力,那是另外一个话题,也是需要事后总结和改善的问题之一。
由于特殊时期措施,带有很强目的性,并且这些措施,显然是有很大代价的,一个是经济代价比较明显能够看出来,还有一个是隐形社会代价,比如人们会在一个精神高压状态忍受。这种忍受理解是因为有一个更大威胁在那里存在,尤其这个威胁是带有生命色彩的。
特殊措施越严厉、执行越到位,那么效果一定会呈现出来。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严厉政策执行过程中,也应该有人性化因素注入,比如封城、比如小区出入管理,应该有一个概达到什么标准时,就可以改变。即使说不出准确时间表,也可以采取两周一延续方式告知百姓,这样给人有希望的感觉,即使延期了,由于沟通到位,理由讲清,反而有助于行政管理者与百姓之间关系变得良性,而不是由于疫情彼此变得如同疫情一样紧张。
行政管理者与普通大众的诉求,有时因为角度不同、位置不同有差异,并不是一个什么稀奇的事情。但是如同各自有一个诉求的圆,两个圆交叉点越多、面积越大,社会效率一定是高的。行政管理者可以定义诉求内容,普通者也可以定义诉求内容(即公共诉求),彼此呼应对方诉求显然有利于社会发展。
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带来效果,这种社会管理经验,只能在特殊时期在总结基础上,再出现类似情况,再重复使用,当然没有人希望类似情况再出现在这块土地上,最好这种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经验派不上用场。如果这种立竿见影措施,有人觉得可以复制一部分可用的,变为常态化措施使用,作为一种经验继续下去,那么经济成本也许并不明显,但是社会成本将是持续了。也就是说特殊事情措施,不能复制作为常态化措施,这种经验只能在特殊情况下使用。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