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当我们看到好的财经分析文章,一般都会充满真知灼见,不论是表达方式、还是观察角度,甚至语言都充满个性化。

 

       但是这样情况在现实中并不多见,更多是人云欲云,缺乏知识和信息含量,有些从业者即使有了十年以上职业生涯,但属于自己的话则很少,文章中大多是似曾相识,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八股文。很多人并不知道,财经分析需要自己的话,而不是更多别人的话。

 

       所谓引述别人的话,这个别人也不会是一般人,都是知名的财经人士(谈话)或知名财经机构(研发报告)。懂礼貌者的,还会说出出处,不懂礼貌的,当做自己的话来说。

 

       引述别人的话,一般有两种意图,一个是表现公正,另一种借力比自己高的信誉。从大的人文生态角度来看,“抄袭”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的,并且在相当一段时间不可能减少或消失。

 

      从另一角度而言,当平庸太多、急功近利太多的时候,反而稍微有一些独到见解,就容易脱颖而出,因为都在投其所好、蹭热点,搏出位,竞争更残酷,反而孤独可以一绝乾坤。

 

       有的人认为我的引述是表现的我的公正,客观的表现。而不是太主观。其实这里它没有分清财经媒体报道和专业财经分析在同一题材上不同处,财经报道是需要引述他人(多人)机构的财经观点的,这样给读者更多选择和参考,不能有所在媒体观点的。

 

       但是专业财经分析,你本身就是专业人士,人们是要听你的一孔之见,而不是在这个场合听别人高见。你的引述表明客观性主要在数据方面,即你的观点的数据证据部分来自是第三方的。而不是为证明自己观点拿自己的数据来说明的。如果都是没有自己观点财经分析文章,大多或者立论都来自他方,那么这个专业门槛就太低了。

 

       简单地说,公众或客户是要听你的意见的,别人意见他们可以从别的渠道取得。观点“搭便车”其实是一种不好的习惯、是一种病。

 

       很多人会说,我刚刚从事这个职业,到处都是问题,信息和知识看不过来,我想有自己的话,但是还出不来,或者知道某个专家说的不对,但是不知道怎么说。还有就是工作要求紧,不得不再网上找各种观点,到各种会议去听专家说法,来应付日常的工作。

 

       其实大家都是这样困惑过来的,没有人例外。但是要有意识,慢慢积累自己的话,这一点不能忘。

 

      积累自己的话永远都是:开始于几个字、然后是三言两语,后来是几十个字,当你有四百字时,那时就一定不一般了。同时也不再会遇到,一个题目首先去看别人是怎么说,也不会因为拿不到一个财经会议门票,或者大厅走廊没有遇到财经大腕而惋惜什么了。

 

       由于你的自己积累是一个逐步、渐进、不断地有反馈和修正过程,所以你的自信心会非常强大和结实,一定比一战成名或一夜成名者,更经得住时间考验。也比总是思想搭便车者,更有自我成就感,以及观察定力。

 

      因为你的价值来源你自己头脑、眼睛、内心的的观察、思考、咀嚼、提炼,最终完成文字上落笔生花。而这朵花长得永远像你,并且能触动别人。

 

话题:



0

推荐

张寅

张寅

733篇文章 292天前更新

企业咨询顾问,“分析的力量”、“纳斯达克之雄”作者。网易独家签约音乐人,专辑“德胜门“、“安得广厦”等。联系邮件:gianttiger@263.net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