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本篇是这个系列的最后一节,也是今后新观察感悟的开始。

 

       在财经分析过程中,看见很多人包括早期的自己,经常难于与信息保持距离感,容易被其中内容的指向或者事件本身散的发情绪带着走。但是如果不能克服这样心态问题,那么分析水平是极为不稳定的,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还容易出现明显判断错误,这样的事情并非都出自新手,其实老手或名手失态情况,在每一轮大的周期变换的时候都会出现,因此淘汰出局。这也是一个“活久见”的常识。

 

       如果观察人,大多数情况其实对事物是有本能距离感的,即对陌生的人或事都有警惕感,这个警惕感就是距离感的一种本能表现方式。所以能够保持客观性,要么警惕审视、要么尽快离开现场。

 

       但是如果一旦一个人对外界事情出现从被动观察到主动观察的转变时,那么保持距离感的警惕性也随着在降低。比如围观交通事故就是一个转换从被动到主动经典例子。一旦出现主动去观察那么距离感就会丧失,就会被当场情况或情绪所作用。

 

       一般被外界信息所感染或信服,不自觉地丧失距离感,难于保持客观性地去看待,多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信息满足自己的兴趣点,投其所好。

         第二、信息来自权威,怀疑就有自责感或怕被孤立感,担心付出代价。

         第三、信息的内容出了自己的认知边界,与自己所受过的教育、伦理、常识格格不入。

         第四、信息的出现与自己的判断不谋而合、尤其符合自己当时情绪状态。

         第五、信息的反应不得不不从众,被大众情绪所感染。

         第六、其他,等等。

 

         不但来自客观信息影响分析者距离感,还有一些情况,则是来自分析者的主观动机或者价值取向,影响自己对事物距离感,并且想扮演信息主导者或引领者的角色。

 

          比如:

                对话语权的迷恋;

                对行业或圈子地位在意;

                讨好权力或金主的愿望;

                其他、等等

 

       所有以上的都属于财经分析中的分析者本身“杂念”,为了一时说话“痛快”和“掌声”,完全依靠的不是强有力证据和独特的发现,而是靠着欲望撑起的胆量去表白,最后往往是付出很大的自己回过头想起都无法承受的代价。

 

        如何保持距离感,首先要明确自己定位,你是一个分析者,而不是一个行动者,公众需要是你的分析、观察和预测,而不是让你告诉别人如何做。不要企图影响别人,你不是大家的领袖。第二、保持情绪性的稳定,哪怕这个信息确实不但是公众问题,也是自己的问题,哪怕必须克制自己,不能等同于一般人,因为需要保持你的职业态度。第三、自己没有想明白之前,不要受到任何来自外界压力和自身欲望勉强去表态、继续耐心等待信息的完整性再出手。晚出手,并不等于你不能在此次分析的竞争中不能笑到最后,反而不慎观点,抢的越早就会越早出局,以后也没有机会了。慎重是严谨,而不是胆小和畏惧,好功夫都是后发制人。

 

       如果你想提高自己分析准确性,真正赢得大众口碑,那么就从最容易也是最难的对信息的距离感开始吧。因为分析者的成长就是一个心理修为的历程。

 

         提示:本财经分析感悟系列将在本周结束,有愿意就此内容合作出版的单位,请与本人联系。邮件:gianttiger@263.net。谢谢大家的耐心。

话题:



0

推荐

张寅

张寅

733篇文章 292天前更新

企业咨询顾问,“分析的力量”、“纳斯达克之雄”作者。网易独家签约音乐人,专辑“德胜门“、“安得广厦”等。联系邮件:gianttiger@263.net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