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政府信息特色“出口转内销”

 

有关政府人事动态和政府政策动态信息分析是分析员日常工作之一。也是客户特别是关注的咨询意见之一。而中国的经济专业分析人员经常会遇到政府信息“出口转内销”的问题。

 

所谓“出口转内销”是指有关中国政府的人事和政策动态信息首次在媒体披露出来,并非是通过国内政府背景的主流媒体或国内市场化成分比较大的标志性媒体,而是通过海外主流政经媒体流传到国内的。

 

“出口转内销”是政府信息运作的特色之一。它的内容涉及较多是政府“下一步”人事安排或政策方向。虽然其他国家政府运作信息大多以披露给本国主流媒体居多,但是作为中国分析员必须了解和尊重这种方式的现实存在。把注意力并不放在对“信息”披露方式的“抱怨”和“是非”讨论之中,而是当做“习以为常”的一个背景去解读去分析。

 

在外交领域方面(特别是亚洲)日本几个主要媒体经常披露中国政府的动态较多;国际几个知名的财经媒体轮流披露中国经济政策动向;香港少数几个媒体则是经常披露两岸关系政策动向。综合来看经常涉及“出口转内销”信息源的海外媒体在10家以内。

 

既然我们不能忽略“出口转内销”信息的客观存在,那么我们就要了解“出口转内销“信息特点。首先政府通过海外媒体“爆料”自己的信息的目的或益处。即信息的“非正式性”和“试探性”让政府给自己的回旋余地比较大,给外界想象也比较大。可以产生一种信息“杠杆”撬动效应。其次用“知情人”名称披露给海外媒体政府内部信息,最终既可以使某条信息内容百分之百“兑现”,也可以使某条信息部分“兑现”或完全没有“兑现”。如果通过精心对经常披露中国政府信息的海外媒体内容“兑现率”统计,一定会发现信息内容“兑现率”从来都是百分之百的。有的海外媒体的“兑现率”高些,有的海外媒体低些。有的一段时间比较高,有的一段时间比较低。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掌握“信息源”的主体主观上就不可能让其出现百分之百“兑现”可能性,信息的“非规律性”是对政府是利益最大化。三是用主流外媒可以借助它们的影响力和传播能力,用最小成本取得最大与外界“沟通”效果。这样可以继续保持信息“神秘性”,又可以使其披露“主动性”依然控制在手中。 “出口转内销”并非是政府刻意所为,而是这样运作后的“副产品”。信息主要送达群体和目标仍然是外部世界。

 

由于“出口转内销”的以上信息的特点,作为职业分析员面对这种情形应更多地采取分析态度是:把这些信息当做参考信息,而不是作为咨询信息使用并进一步传递给客户;不必对其信息内容进行正式的评论,以及作为分析的结论的依据,把它看做是一种动态,而非一种现象的终点;更多地重视其披露信息当时的政经背景、特定的时空对象、以及信息披露所要达到主观目的所在进行分析,而不更多“纠缠”或“关注”其内容是否完全真实、是否能够最终兑现。总之对“出口转内销”信息内容保持一种态度上的“距离感”,不被信息所左右、所迷失,才能保持和运用自己分析的内在力量,继续按照正常分析途径,得出客户和自己满意分析和预测。

 

话题:



0

推荐

张寅

张寅

733篇文章 292天前更新

企业咨询顾问,“分析的力量”、“纳斯达克之雄”作者。网易独家签约音乐人,专辑“德胜门“、“安得广厦”等。联系邮件:gianttiger@263.net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