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历史资料梳理与罗列

 

在政府经济政策和政府经济行为研判分析中,对于相关历史资料的梳理和罗列是重要分析方法之一。政策经济政策的表述经常处于相当宏观地概述,内容和措辞也容易处理成非常严谨、倾向性不明的情况。理解和揣测政府的真实想法,有时必须借助历史的经验以及对历史与现实背景比较才能得到更接近事实的答案。

 

这种历史资料罗列一部分反映在政策颁布或政策会议时间的分析和研究,它是处理涉及宏观背景、时机的比较;一部分反映在政府专用经济政策用语或重复使用、或变化、或创造出新的文字的分析。

 

美联储召开会议时间一般可以在一年之前就知道具体时间表了,因此分析美联储会议重点是在每次用词上的比较和联储官员货币政策投票情况。中国央行每季度都召开例会,但是具体时间并不能预先了解,因此时间是一个变量,因此也自然成为分析的对象。6月份中国货币市场出现了一次罕见的动荡,那么央行第二季度例会近些年公布召开时期,当罗列开来这些时间资料对比当时国际和国内经济背景,是不是也能发现一些规律性和引起兴趣的情况:

 

近年央行第二季度例会公布日期

 

2013623

2012629

201174

201078

2009625

2008727

200773

2006619

200571

2004618

 

   定期会议的提早、延后带来背景一定不简单。如果是政治性的会议那么就需要对主要其背景和环境的加以分析。突发会议时间上就会更加敏感,包括其会议规格都需要值得格外留意。

 

政府经济政策的用语(用词)是一个重点分析方向。比如“防止经济大起大落”这个用语是在1994年最早使用的,之后也多次被使用,本届政府在716日是首次使用该用语。“预调微调”的经济用语是上届政府创造出来的,而最近本届政府也开始使用了。本届政府首次使用用语则是关于经济增长的“上限和下限”概念。

 

从以往观察来看,政府说到“防止经济大起大落”和加强经济“预调和微调”的时候,似乎经济都处于比较微妙的阶段或者说处于下行风险之中。而经济过热或处于增长上行阶段,都是大多提及防止通货膨胀言论。因此政府看似用语上是一个平衡的说法,结构上没有语病,但是如果结合当时经济所处环境和背景,实际上是有倾向性的。这种倾向性判断来自历史的对比和现实背景审视。你了解政府的历史知识越多,那么把握政府解读的能力就越强。

 

   政府政策用语经常被指“空泛”、“模糊”,这是由于政府在社会定位所决定的。首先是政府要保持非常高尊严,所以一般看来就会是居高临下;其次政策用语宏观是担心责任问题,必然呈现自我保护性;三是担心被某一方利用或社会过度解读。考虑社会平衡性。每年年底中国中央经济工作会对第二年经济工作都有新的表述或新的经济用语的产生,这也是各界解读和分析政府动态集中时期。

 

美联储由于货币理性会议用语让市场“费解“,因此为了改进工作,从伯南克开始增加了记者会,破天荒接受记者提问,虽然语言风格继续保持了传统的美联储主席说话严谨的特点,但是毕竟打开了市场了解美联储货币政策渠道。相信中国央行未来不但独立性会有所改进,而且透明度也会增多。并且有可能记者会早于独立性出现在世人面前。

 

作为职业分析者必须建立政策会议的专项历史资料库,虽然专业机构也可以提供这些方面数据服务。但是要明白一个道理,如果希望取得超过一般分析者成绩,你必须有通过自己努力收集得来的这些有价值历史资料,其实在收集过程中就是一个锻炼收集信息能力和一个不断加深记忆的过程。能够保持高水平分析能力均来自,习惯性地、不间断地强化收集和深刻记忆有价值信息,所沉淀能量带来智力爆发力。

 

再透明政府也不可能在说话时是毫无保留、一览无余的,总是有所隐瞒、有所顾忌。分析者高阶地方就是能够解读政府内心。成为“破译”政府唇语专家,心电图的记录者,觉察出政府内心所想、所盼、所顾、所忧、所难。如果你希望分析政府变得非常有力量,那么就从梳理和罗列政府历史资料起步吧。

 

 

话题:



0

推荐

张寅

张寅

733篇文章 292天前更新

企业咨询顾问,“分析的力量”、“纳斯达克之雄”作者。网易独家签约音乐人,专辑“德胜门“、“安得广厦”等。联系邮件:gianttiger@263.net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