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分析者和分析工作

 

在中国经济分析者群体大概分为:(1)官方的,他们主要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信息中心、国家统计局、发改委宏观研究院、社科院(含各省市)、科学院。(2)大专院校经济院系和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等(3)商业机构。银行、证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4)民营研究机构 (5)媒体财经评论员 (6)民间投资机构和个人经济研究者。从人数上说,大专院校从事经济研究最多,其次是官方机构、再次是商业机构,最少的应该是民间投资机构和个人经济研究者,总数全国可能不超过20人。

 

职业做观察分析这个行当最大魅力是,永远有新的东西你需要知道去了解,天天面临的问题都需要新的学习去解决,以往经验固然重要,但是新的经验和知识获取,才是更为重要的事情。这一切取得都来自于学习意识。学习必然是一个终身职业习惯或者是一个生活组成部分。你的职业生命延续就是不断地学习的延续。自觉的学习精神没有了,那么只能靠不断地退化的经验来做分析,那么也意味着的你的水平自此开始下降。

 

学习显然从信息入手,然后是信息中涉及的知识,在后就是经验。信息包括文字、图像和人与人的交流,经验大多来自交流,因此获取的偶然性比较强。而知识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经验获取难度大于知识难度。因为人与人交流能够谈到经验交流这个层次是可遇不可求的。但是知识则不同了,在网上、在书店可以非常容易地去获得。但是对人帮助速度经验比知识来得快。知识是否有用甄别非常耗时。

 

职业做分析的人一般一天应该接触文字量应该在12-15万字(泛读),阅读应该在8000-12000万字左右(精读)。如果没有一定信息阅读量,那么你很难做职业分析者。没有信息量你的头脑就没有相当数量记忆储备用来作为知识去使用。你的分析就会经常觉得知识和经验不够用,你的思路会经常被打断。某一方面的专家往往首先是那个方面信息专家,然后才是解决问题的专家。想做好的分析者,阅读信息量一定要大。其实当今社会每天一般人阅读量都比较大,但是主要问题是比较杂,不太专注而已。职业者一般比较专注。因此获取知识的效率比较高。同样从事分析的人水平差距,有时其实就是信息量的差距。想获得比别人信息量大,其实就是要干大量蓝领的活,这才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门槛所在。明白了、跨越了,一切对你就不一样了,早明白、早获益。勤奋是最大的职业挑战、最大的职业门槛,从来就没有变过!

 

专业分析者一般根据从业时间长短在不同阶段可能面临问题或者瓶颈都不太一样。从业3年之内,大多对分析工具或手段比较感兴趣,信息渴求比较大,是能够为职业吃苦和付出的时期;从业6年左右的一般对各种观点感兴趣,喜欢参加各种会议,对分析工具兴趣点在减弱。对职业圈子和对社会圈子的参与比较热衷。从业年9年以上的开始对历史知识开始有比较明显兴趣,喜欢从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中寻求答案;但是有时容易对职业和对社会抱有部分玩世不恭态度,职业的注意力也容易被身边事情分散。职业心态和价值取向成为此时是否能够保持职业水准的关键。

 

从业时间比较时间短的分析者,之间水平差距表现的多为是否勤奋而不是智力上;从业时间长的分析者,之间水平差距主要在心态上而不是在知识上。从业3年的的超级勤奋者,是能够达到从业六年左右从业者平均水平,但这只能发生在少数人的身上事情。如果你的付出没有超人的地方,那么结果也不会超人的,这是职业方面的大概率事件。它是可控的,完全依赖分析者对自我要求,而非别人的要求(包括职业)。不能否认职业上有运气成分,但是那是职业方面小概率事件。运气属于随机性的、是不可控的、是可遇不可求的。它不是靠等待而来的,它是在你努力之后的“画龙点睛”。如果你的付出的是平均数,结果不会比平均数更好,超过平均数是获得职业收益关键之关键,也是职业分析的力量不断地更强大的核心秘籍。

 

 

话题:



0

推荐

张寅

张寅

733篇文章 292天前更新

企业咨询顾问,“分析的力量”、“纳斯达克之雄”作者。网易独家签约音乐人,专辑“德胜门“、“安得广厦”等。联系邮件:gianttiger@263.net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