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个体分析与集体分析的差异

 

2008年次贷危机后不但是国际经济学界、海外工商管理和经济教学界出现了反思影响近30年来经济和金融市场理论和金融产品的情况,而且各大媒体也纷纷出现质疑国际大型机构没有提前准确预测出次贷危机,反而成为危机帮凶或祸源的声音。实际情况是,只有极个别的经济学家人士准确预测出了次贷危机时间及危害,并且只有少数投资人士真的坚持做空次贷产品获得大利。

 

此次次贷危机要比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和波及面要大得多,但是能够预测出此次危机财经界人士要比预测出亚洲金融危机人数少得多。为什么只有个体出现了准确预测,而集体确出现了失误,没有任何预警。作为集体或团体的机构在关键战役上整体败下阵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个体分析能力是否真的可能超过集体分析能力?个体分析和集体分析的差异何处?

 

根据观察,机构分析一般为标准化作业,即通过集体讨论和数据库选取,最后由个人形成分析报告,这些报告共性比较强,争议性比较弱。而个体分析不需要按照流程和企业文化循规蹈矩地进行标准化作业,只要把自己直接感知和对外界反应表达出来就行,而恰恰比较适合这种“几十年一遇”危机事件预测,因为虽然危机比较大,但是仍然属于小概率事件,并非常人容易扑捉得到。集体优势并不强。其二、危机预测一般属于负面消息,机构都有现实利益存在,除非明显的事实已经出现(并非未来),一般机构不太愿意给客户提供“利空”提示,特别是重大利空的判断。这是个立场问题,并非水平问题。机构内也并非一定没有分析者发现违纪的存在,但是由于机构特定文化和立场原因,这些判断可能也会被压制,甚至不合群的分析者也会被清理掉。其三、机构内每个分析位置的人员,并非是全社会这个领域最顶级分析人员,因此在特定一些情况,机构分析人员不如机构外分析人员是可能的。但是并不意味着机构分析人员平均水平低于机构外人员分析水平。这如同巴菲特投资一样,每年单从收益率来讲,市场上都有某个基金经理超过巴菲特,但是这些明星每年都在变化,能够保持50年平均高水平只有巴菲特,它是长跑冠军。也就是说,从长期来看,平均市场预测水平机构是超过个人明星的,并且机构可以更多范围预测和分析能力强于个人。个人仅存在于“一战成名“的范畴。其四、机构预测成败成本高于个人,因此遇到重大问题预测,容易患得患失,而个人预测成本比较低,敢于冒预测失败风险。因此由于这个特殊性存在,重大经济危机预测,大多产生于个人化分析。这也符合事物概率特征。其五在发达国家对于选举中人群投票行为意象研究中发现,在人群中有的人永远是主流意见的叛逆者,他们并非持有一致性的观点(无党派特征以己为中心),他们就是为反对而反对存在的,即“你说东他就说西”。其实个体经济思想叛逆者也是如此,因此对于重大经济事件提前预测者,仔细观察都有这种“特立独行”“我行我素”行为和思想特征。否则怎能发现重大危机线索。当然这样分析人士是很难成为教育人士,因为他们不可能给你标准化经验。他的说法和逻辑,具有独立性、排他性、非大众化的特点。其六、机构分析人员由于有所谓“圈子”文化的存在,共同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都难以出现特别重大发现,所谓“圈子”内的交流信息成功,只有内幕化东西,而内幕化信息只能解决投机利益问题,解决不了对于整个公共经济利益预警问题。而重大经济危机预警显然具有相当的“无私性”特征。这是机构分析者很难跨越的东西,机构很难有所谓公共空间,一般只有客户和对手概念。其七,由于做空交易在很多市场已经司空见怪的事情。因此是不是可以得出,常年空头总是能预测出重大经济和金融危机结论?答案应该是不一定。因为重大危机不会是天天、月月、年年发生的事情,常年空头意味着所谓“预言”兑现是经常失败的,他们的话和他们生存都比较困难。我们也无法发现,与巴菲特完全相反操作风格做空一辈子而与他齐名的人。危机预测,不是一个随便的事情、不是一个立场的体现,也不是一个说话风格体现,它是一个很严谨而又严肃的事情。其八个人分析的非拘束性和时间上弹性空间,以及一旦爱好上了的“痴迷性”,容易在不经意中发现重大问题“蛛丝马迹”,并且很快地进入“打破沙锅问到底”痴迷阶段,甚至大多数情况在外界看来是偏执的和执拗的。因此准确的重大危机预测在兑现之前都有些“孤芳自赏”味道,表达的内容及逻辑都有些“不同凡响”,也是精神上的非理性和证据上的理性混合体。这是在一个集体环境下,是很难产生现象和结果。

 

重大危机预测既可能是一个长期观察积累结果,也可能是瞬间偶发因素刺激的结果,但是这种分析的力量一定来自专注力。没有注意力,就没有预测,也就没有分析。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结果和答案,也就一事无成。

 

话题:



0

推荐

张寅

张寅

733篇文章 292天前更新

企业咨询顾问,“分析的力量”、“纳斯达克之雄”作者。网易独家签约音乐人,专辑“德胜门“、“安得广厦”等。联系邮件:gianttiger@263.net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