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经济政策对经济波动给予回应是必要的,特别是属于趋势性的波动。但是回应的过于频繁,以及对短期经济数据波动过分在意、过于敏感,则是没有必要的。经济形势需要紧密观察,而不是紧密的行动;政策质量比数量要紧,政策出台的节奏比速度要紧。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经济形势是有规律可寻的,经济变化也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并非是类似地震自然灾害是不可预测的、突如其来的。来自海外的经济变化影响到国内的经济形势一般有一定时滞性,给予反应的充足时间;而国内经济波动一般来自政策和市场两个方面,市场方面应对起来并非困难,主要注意的是针对性和准确性。而政策本身造成的影响,由于具有明显行政特点波动性反而更强,如果政策制订者了解自身的这一特点,那么在经济出现波动的时候就要分清是哪一类情况造成的经济波动,才能从容和平静看待问题出现,从此才能找到合适方式和合适的时机给予恰当回应。现代经济管理呈现出观察经济现象和分析经济数据越来越精细化,经济政策出台越来越宏观性和战略性的特征。  

最近关于中国经济的看法与议论似乎比较悲观,担心的舆论和呼吁进一步刺激经济呼声不断地涌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连续两个月下跌、房地产交易量同比环比双双大幅下跌、汽车家电消费环比出现连续数月下跌,以上这些数据是最多谈到经济不利情况。采购经理指数属于调查数据而非统计数据,其心理反应比实际反应要强,其预期性比现实性更强。从反应国内经济公路运输量数据与反应外贸港口运输量数据来看,中国经济温度并没有明显下降,或者说有限下降是一个去高温过程。房地产交易急速冷冻是政策调控结果,应该属于事先可以预知的,如果这样情况都不能承受,那么当初政策为什么还要出台。汽车和家电销售量环比下降,这是在优惠政策并没有退出情况下出现的,正好与房地产情况相反。因此应该更加值得观察和研究。但是这样情况应该是可以接受的,因为消费是有周期的,任何产品销售不可能永远保持旺盛状况。人民币汇率新一轮汇改和欧洲主权危机让人们开始担心外贸前景,但是未来几个月未必是人们想象悲观情况出现,首先人民币汇率波动可能造成短期的抢出口快结汇情况出现,反而加大贸易顺差;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实际上未来欧洲是一个去“高档生活化”过程对中国日用产品需求未必减少,反而中国的所谓升级的外贸产品需求下降。中国对外贸易最大博弈不是汇率问题,而是“去过剩外储”的问题。中国如果希望在对外贸易问题上主动,那么应重视战略问题上的选择,而非进入事务性战术性周旋。

国内最近走访一些企业经营者,通过了解和讨论发现人们对经济形势和所在行业状况担心并不是第一位的事情,对政府出台政策不是认为太少,而是认为太多,有点眼花缭乱。对政府行为不可预知性超过了对经济形势判断的难度。从近期给人的印象中,政府经济管理者似乎比经济的从业者更加患得患失、忧心忡忡。也许对经济短期波动太过在意,加上这些年灾难太多,形成了“救火”意识,不能从容一些对待经济常态变化。

图1:中国采购经理指数
(2006年1月-2010年6月)
 
 
图2:国内货物运输与外贸货物运输
(2001年1月-2010年5月)
话题:



0

推荐

张寅

张寅

733篇文章 292天前更新

企业咨询顾问,“分析的力量”、“纳斯达克之雄”作者。网易独家签约音乐人,专辑“德胜门“、“安得广厦”等。联系邮件:gianttiger@263.net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