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政策效应的变异与递减

 

所谓政策我们是指来一个国家中的各级行政部门或市场监管运行部门颁布政策。这些部门颁布的政策从制定者和颁布者角度来看,必然对政策指向和效果目标有所预期,但是根据经验一般不会做出政策“事后”的公开总结,内部评估按照常规是会有的,而做出重大的调整,一般按照政府周期特点来说,大的变化的出现来自政府换届或某个主管最高管理者变化。这些部门颁布的政策从非制定者和非颁布者角度来看,政策目标是否实现、效果程度、以及兑现程度,取决于政策内容、政策执行力、以及外部对它的理解程度、信任程度、接受程度。如果从一个中立角度来看(非参与政策博弈与互动),比较关注的是政策与市场或社会博弈态势,即造成政策不断地为了达到目标和效果,反复在同一问题上在不同时间间隔上不断地推出所谓新的政策,造成政策变异和效应递减情况。

 

所谓变异这里是指,政策在同一问题上不断地出台,造成效果目标偏移和扭曲,并且产生了颁布者和市场(社会)都未曾事先预计到状况出现,产生了新的问题,造成新的困境,使得颁布者处于比较尴尬境地,而其中市场和社会与政策有关相关者内部,会出现比较大分化,即部分可能出现投机获利,有的不但没有受到政策利益好处反而可能受到损害。所谓政策效应递减,则是政策在同一问题上不断地出台,而效果虽然没有偏移和扭曲,但是效果不断地依次递减,使得颁布者信誉不断地下降,市场和社会与政策有关相关者越来越对政策没有敬畏之心、处于满不在乎情况,另外还容易在这种情况下,出现异化结果,就是政策严肃性的消失,使得市场和社会运行,处于所谓无视法律、投机盛行、欺压没有资源、没有地位弱势群体情况。

 

为什么会出现政策变异和效应递减情况?从审视管理者角度来看,保持对市场和社会威严(含面子充分)是首要的,因为管理者最担心市场和社会对其采取满不在乎状态,这样影响政策和执政合法性自信心。其次政策出现变异和效应递减,一般这类政策都是一种缺乏严谨调研匆匆上马的结果,或者是患得患失企图照顾各方利益所谓平衡的结果。

 

房地产是一个经常受到政策和有关领导讲话影响的一个行业,也是容易形成舆论关注、传言集中的一个行业。因此专业者分析该行业在这种热闹和喧嚣气氛下,使得分析者很难比较平静和冷静面对其中各类信息,非常容易被表面消息所迷惑,经常不知不觉地随着某种信息或某种情绪所波动。也非常容易失去分析者最应该了解的基础信息,同时热闹市场让自身怀疑那些基础信息是否有用,从而容易“机会主义”地关注点放在内幕消息获取,或政策猜测和某位领导讲话解读上。房地产分析中经常就出现了这种信息困境。

 

房地产市场出现为了躲避政策获取住房购买权“假离婚”、“假户口”、“假社保”就是政策变异结果。住房价格在政策不断出台情况下,依旧我行我素地上涨这是政策效应递减的结果。在市场和舆论中占有相当话语权某地产大腕,他的房价不断牛市预言,为什么出现了超出政策制定者的信誉情况,恰恰是政策变异和政策边际效应递减,以及政府住房数据长期失真结果,造成了市场和社会信誉真空,这种真空必然会有某种力量或某个个人给予填补,其实这种力量来自何方,某个个人叫什么名字,并不重要,管理者随着政策变异和政策边际效应下降,带来信任危机、造成信誉真空才是最大问题。社会上那些知名谈房地长发言者,无论它持有何种观点,其实就是这些真空地带填补者。政策没有了变异和递减现象,这些发言者就会变得普通,变得不那么引人注目。当然其中还有文化因素,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着“舆论能人”膜拜情况,希望它是“钦差大臣”和“解除苦难”大人,释放自己内心的不安和无力改变现状精神寄托。这属于潜意识中的东西,也是这个民族几个目前还没有任何改变DNA之一。目前政府仍然没有掌握住房地产话语权,大腕话语权还会延续一段时间,直到市场或政策变轨才能改变目前特殊情况回归正常状况。

 

去年在一段时间里,大多数人由于政府大人物讲话重点已经放在了所谓“合理房价”计算上,以及无端地憧憬合理房价与现今房价的距离和需要回落幅度。这是把某种权威讲话的所谓的威力进行无限扩大化,演绎化、联想结果化。人们思维方式和思考目标进入了一种“乌托邦”式幻觉的状态。如果专业分析人员也是如此心态,那么他将忽略了他更应该关注的市场实际情况和实际表现到底如何。作为专业分析人员,重要关注不是在领导说了什么,而是市场发生了什么,社会发生了什么,才是你更应该关注的信息。政策和领导讲话效应都有“衰竭”和“边际效应递减”情况,而市场和社会永远是鲜活的,提供的是最大最有效的信息。

 

     距离产生美似乎在分析和观察事物中也确实是这样的,但是非常难以拿捏的是何种距离才是合适的,才能更好地看到事物最清楚东西,欣赏到所谓“美”的东西(也许美就是真相吧)。太远可能看不清楚,失去对问题的专注度和热情;太近又容易被事物表面感染,缺乏理性的观察。我的看法是,来自外部信息就拉远一些看去审视;而自己去寻找信息则是里信息越近越好。分析的力量就是来自这样不断对事物观察的“调焦”的过程,让分析者的自信积累中成长。这样我们的分析就不会变异也不会出现水平不断地递减现象。

话题:



0

推荐

张寅

张寅

733篇文章 292天前更新

企业咨询顾问,“分析的力量”、“纳斯达克之雄”作者。网易独家签约音乐人,专辑“德胜门“、“安得广厦”等。联系邮件:gianttiger@263.net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