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各国政府的财经部门,经常会对经济形势和政府政策进行表态或阐释。但是由于政府在市场中扮演角色和影响力,因此各国政府财经部门表达在言语上就会慎重,甚至是惜字如金状态。而在政府这样部门负责发言的人士,已经形成了某种说话的艺术或暗示的艺术。

 

       外界对政府财经部门每一次表达都会有不同解读和不同立场表达(背书、批评或中立)。各界对美联储议息会议(含各类专题报告)和美联储主席的每次讲话议论是一个比较典型场面。

 

        从长期观察来看,政府的财经部门发言主要目的是,一个是调节预期(市场纾解心态),另一个是引导预期(市场精力投放点)两个方面。两种在这里我们不讨论调节预期和引导预期是否就一定成功,以及边际效应递减相关内容和问题。以上两种调节方式,在结合当时的市场环境或状况,需要评判出政府发言属于哪一种类型。知道了哪一种类型,也就意味着了解了政府此刻发言目的。

 

       很多财经媒体和专业分析人员喜欢解读,政府财经官员的讲话和政府相关财经报告,对比历次(或上次)之间差别是一个比较流行与常规做法。但是更进一步解读,或者不是就事论事,能够更广阔地认识讲话内容(此处不谈优劣)。还需要回答三个问题。

 

         第一是:讲话目的是什么,哪些字句是很重要的表达。

为什么此次用了这个词汇,而不是另一个词汇。我们明白这个词汇吗?这个词汇就是一个研究课题。

 

          第二是:既然财经官员说话是一门“艺术”,那么此次讲话、其中某段字句是否有弦外之音。

 

暗示是一种说话策略。也是对于讲话者风险最小一种表达方式。有时追求模糊立场、有时追求是多意性,有时追求明白就是明白、理解就是理解的状态。

 

       第三是:财经官员知道而不能讲出来的话可能有哪些。

 

“真话”可能影响市场。

 

        还有一些规律性东西是需要知道的:

 

         一个是用语。财经官员说话一般谨慎,比如经常使用“短期”、“短暂”、“周期性”“中期影响还需要观察”等等。

 

         另一个是财经官员即使出现错误判断(之前),也不会公开认错(之后)。但这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一个“面子”问题,而是因为,一是政府有政策和有能力可以应对或反应,对之前判断有误进行修正,所以言语道歉就微不足道了,行动代替了或磨灭了之前一切。其二、财经官员一般表达经济现状时,就轻化,而不是强化,安抚市场是它的第一责任。因此讨论美联储对通货膨胀是否判断有误,其实并不重要,而是要看它的反应是什么,以及反应强度又是什么才是重要的。

 

比如中国国家发改委表示,近段时间以来,受强降雨和低温等不利天气影响,部分地区蔬菜价格出现阶段性波动;因煤炭等能源产品和大宗原材料等价格上涨传导等原因,部分地区、一些日用消费品价格也出现一定幅度上涨。不过,与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物价普遍“大涨”相比,我国物价水平总体处于可控范围。这也是发改委态度和言论。

 

       发改委在另一个信息中表示,派出了多个调查组实地调查煤炭企业,全面调查他们的生产成本、利润情况以及产量、库存和价格等情况,协助制止煤炭企业牟取暴利,让过高煤炭价格降到合理水平。发改委指,对于操纵市场价格等行为,已经联合相关部门严厉打击。这一段是发改委的行为和动作。

 

        把以上两条信息综合起来,那么你对物价情况就会了解的更深刻。之后物价动态观察点,也会更加聚焦,政府后期行为也会更容易预测了。

 

话题:



0

推荐

张寅

张寅

733篇文章 292天前更新

企业咨询顾问,“分析的力量”、“纳斯达克之雄”作者。网易独家签约音乐人,专辑“德胜门“、“安得广厦”等。联系邮件:gianttiger@263.net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