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出行的困难,对于我这种比较依赖经济现场观察的人来说,非常惶恐和不安。不过也得硬着头皮去看看经济数据方面有哪些启示和观感,待日后重归现场再做甄别或印证,否则无所事事。

 

        武汉公共预算收入下降明显,背景可能更需要挖掘

 

       武汉4月本身和1-4月都出现了财政收入下降情况,有两点值得深思,一个是武汉和湖北疫情,并没有出现北京、上海和深圳那样极端防控态势,它收入下降恐怕需要从自身和连带方面考虑。1-2月和1-3月武汉增长幅度是低于北京和上海的,仅仅比深圳高些,那么自身问题,可能表明不是短期的问题,如果类似情况在全国其他地方也有,那么是不是疫情也掩盖了,一些更深层次经济下滑原因,如果是或者占比比较大,那么现在的“救火”措施是否能够解决问题,简单地复制原来经验恐怕风险反而非常大,比如三个月后,物价起飞了,不得不再次出现货币政策进退维谷局面,因此总结武汉财政收入下降问题,恐怕比谈北京、上海和深圳,更有意义。

 

      第二关于连带问题(也可以称之为次生或派生问题),武汉财政下降应该与长三角和珠三角人流和物流受阻有关,恰恰它属于人流和物流交汇处,看看其他交通枢纽城市是否也有此现象。另外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物流相比人流更重要,保障生产物流是第一位的,人流则可以 “画地为牢”的,如果真是这样认知或判断的,而且按照旧意识“先生产后生活”理念执行,那么长远对经济和社会伤害是很大的,潜在的巨大成本将低消生活品质下降得到生产出来GDP,没有幸福指数光耀只能属于少数人的骄傲,却可能带来日后社会震荡,广泛地吸引力下降后人和资本的流出是无法避免的。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本人发现美国疫情出现新一轮波动后(无论规模大小),一般六至八周后,中国都会出现新的疫情波动局面(一般以某个城市群开始),虽然新的措施是在超大城市建立“核酸”防护网,但是病毒会不会先从中小城市开始呢,刚刚“清零”后不久全国局面,再次被新的疫情波动打乱,那时措施是否能够汲取这次代价,在抗疫方面战略和战术上有所调整,都将拭目以待了。当然希望之前个人观察经验是无效的、是杞人忧天的。

 

武汉、上海、北京和深圳公共预算收入对比

            数据来源:相关城市统计局数据

 

                                                                            湖北月度疫情累计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湖北卫健委数据整理

 

话题:



0

推荐

张寅

张寅

733篇文章 1次访问 36天前更新

企业咨询顾问,“分析的力量”、“纳斯达克之雄”作者。网易独家签约音乐人,专辑“德胜门“、“安得广厦”等。联系邮件:gianttiger@263.net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