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2005年下半年就开始了关于中国劳动力紧张的第一轮的议论,进入2010年已经是第二轮关于此命题的议论,似乎中国劳动力曾经无限供给时代已经结束。沿海地区出现招工难的情况被媒体广泛报道和评论。普遍认为,这是由于劳动力供给出现了较之以往趋势性的转变、以及劳动力不能继续忍受低工资所造成的。但是我们认为从整体上看,中国不管是普通劳动力(农民工)、还是知识劳动力(大学毕业生)相对于职位供给,劳动力供大于求基本格局仍然没有改变,整体就业局势依然非常严峻。农村年轻劳动力在城乡之间漫无目的的“盲流”,以及城市中年轻大学毕业生遭就业困境形成的“宅男、宅女”,依然困饶着政府就业和治安部门。  

劳动力去哪?

广东是被经常提起招工难的地区之一。那么是否流入广东地区劳动力在减少?如果通过最能反映劳动力流动的广东地区春节客流数据间接观察(见图1),清晰的增长信息表明广东地区劳动力流入情况依旧十分强劲。从广东工业增长和较能代表服务业餐饮业增长比较来看(见图2),我们猜想劳动力分流到服务业的数量较之流向制造业数量为大。所谓招工难如果真的是客观存在,肯定出现是在制造业,而不是整体经济。而且也不是由于劳动力整体供给短缺所造成的,而是由于服务业竞争和吸引所造成的。

在2005年全国进行经济普查中,对于2004年数据调整最大就是关于第三产业调整。在2004年GDP总量多出的2.3万亿元中,有93%是第三产业引起的。所以我们认为,第三产业经济总量出现了明显低估的情况,而对应的在第三产业中劳动力数量统计也会存在着大量遗漏的问题。中国目前统计体系大多延续着计划时经济统计框架,使得对工业统计表现的比较强和相对有效,而对在改革开放才开始起步的服务业的相关统计,无论是在覆盖程度和数据来源都表现的十分的不足。另外,中国现有服务业也呈现合法与灰色领域并存现状也势必影响到了统计质量。

其实真正应该引起重视的是:制造业对年轻一代劳动力吸引能力较之服务业正在出现明显下降趋势。所谓招工难、招女工更难,其实就是这个问题严重性的缩影。目前生产线的工人的平均年龄已经大大超过了服务业平均年龄。我们回想五年和十年前有这个问题吗?也许这才是趋势变化问题所在。

劳动力代际问题已经浮现

从1984年容许民工进城打工开始,中国劳动力流动已经从初期向少数地区流动,到目前向更多地区流动变化;从初期的向少数行业流动,到目前向更多行业流动演变。劳动力选择劳动的方向呈现多元化倾向。目前年轻的劳动力在工作的选择上已经与上一代劳动力形成了观念差异的代际问题,这是社会信息多元性和渗透性,以及都市文化和生活影响所致。由于服务业大多在都市内,而制造业大多在郊外,因此在同样劳动工资的情况下,无疑服务业对劳动力吸引能力将明显强于制造业。制造业的劳动和人文环境对新一带劳动力吸引力正在大幅下降。必然投向更为灵活多样服务业。制造业解决“招工难”短期也许提高薪酬能起到一些应急的效果,长期看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提高才是根本的出路。

图1:广铁历年春运期间运输旅客情况
图2:广东工业增长与餐饮业增长的比较

话题:



0

推荐

张寅

张寅

733篇文章 292天前更新

企业咨询顾问,“分析的力量”、“纳斯达克之雄”作者。网易独家签约音乐人,专辑“德胜门“、“安得广厦”等。联系邮件:gianttiger@263.net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