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千城一面

 

如果在未来某个时刻回顾这个时代的中国经济,在这个世纪初中国留给世界经济史恐怕称之为超级建筑时代显然不为过。中国城市面貌在近几十年发生了极大变化,这种变化即打破世界过往对中国看法,也超出了中国人自己的之前预期。中国大多数城市真是做到了三年一小变、五年一大变。如果你仅仅看各地机场、高铁车站豪华建筑样式和庞大的规模,中国似乎各地经济和发展水平没有什么差别。不论是来自发达国家还是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海外人士,来到中国大城市都会觉得,从城市建筑、各种交通设施外形来看,中国已经非常现代化了。特别是从建筑“年龄”角度而言,中国给世人非常年轻化印象,像一个由诸多新兴城市构成的新兴国家。反而在中国大城市中找到中国历史建筑痕迹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尤其民居方面更是如此。中国这个超级建筑时代发展确实改变了中国的整体面貌,并且充满颠覆性。从城市色彩角度而言,中国从几十年前满是灰色沉闷呆板建筑,到目前已经变化为色彩艳丽炫目建筑。但是从样式来看,从城市建筑热潮来看,仍然没有逃脱同质化、同类化的问题,城市之间缺乏个性,千城一面问题越来越显著。甚至由于普通话推广力度持续加大,在各地年轻人中会流利地用当地方言交流人数大为减少。互联网广泛采用后,全国性共同话题在增加,而地域性话题反而在减少。具有本地化特色历史建筑在大规模拆迁中在不断地减少和消失,造成了属地化文化载体的平台消失,属于属地化文字文学、口头故事传承的渠道的断裂。当你看到第一个专门记录中国各地方言网站是来自外籍人士建立的时候,当你知道第一个走完长城遗迹的人也是来自外籍人士的时候,确实觉得是一种文化上尴尬。在尊重文化方面,中国人自身在态度方面、在文明层面上差距显而易见。

 

从经济增长速度而言,中国各地地方政府之间竞争确实起到相当重要作用,但是这种竞争的方式则是低层次的,甚至有时候属于恶性竞争。比如在招商引资方面,更多是通过压低土地、劳动力成本、以及不当的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的方式进行的。在城市建设方面竞争则是攀比之风盛行,即竞争出现了“你有我也得有”“你的好我要比你更好”“你的大我要比你更大”“你的高我要比你更高”风气。各地方竞争中建筑流行潮流一波又一波。从早起各地兴建电视塔、然后是修建城市主大道(宽度参照北京长安街)、城市广场(加欧式喷泉)。接着是CBD(中央商务区)建设热潮,不管是不是沿海城市、不管是不是国际贸易城市,只要是一个可以搞大规模基本建设“概念”就行。2008年开始出现城市综合体大规模建设热潮,2011年以来最流行摩天大楼和城市标志性建筑建设。

 

“一窝蜂”和“模仿”在超级建筑潮中,比比皆是。尤其“山寨”建筑是一个最为典型特征,北京鸟巢被模仿是最多的,在各地下出了太多蛋。美国白宫也是各地山寨建筑最为青睐海外标的,尤其一些地方政府机构办公楼,产生很多“同父异母”的兄弟。这是这个超级建筑时代最大黑色幽默。潜意识中的对“至高权力”膜拜和对“最高权势”的向往一览无余。中国部分开发商也是这种文化推崇者,它们用了太多以欧洲、美国、澳洲地名和建筑样式当做一种“风情”给中国本地房屋消费者。这种风气在2010年前后达到了一个顶峰。建筑山寨文化流行其实表露出两个基本问题:一个是现实的,就是信仰的缺失。另一个是文明进步的止步不前。信仰缺失来源社会道德标准单一化,即权力至上可以得到一切生存法则。因此权力任何形象代表、符号和特征,都是山寨现象存在基础。当你看到百多年前“圆明园”那些“舶来品”是为了什么建设的起来的时候,你就知道了潜意识中那些历史性观念,到今天依然没有改变,还是宁愿接受物质奢华,不愿接受或者是抗拒精神升华。

 

在中国超级建筑热潮中唯一的不是非同质化事情,则是城市建筑、城市美化中的各地的“市长偏好”。这种“市长偏好”始于城市环境治理与美化,一个城市景观大道和环境布置,充满这个城市的市长个人偏好,甚至道路两旁的树木种类、广告牌样式、整个城市主色调选择都是市长意识的体现。如果一个城市的市长不经常换,那么一种风格还能延续,不管这个城市居民愿意不愿意、认可不认可。但是如果一个城市经常换市长,那么这个城市反复“折腾“就开始了,从拆迁、到建设新的景观,一切都要随着新的“市长偏好”变化而变化。当代中国人口头文学代表方式“段子”,在一个地方传播的“搞笑”内容,经常与“市长偏好”和“市长工程”有关。从2012年开始,各地政府又对城市标志性建筑的建设热衷起来。虽然这是一次看似打破建筑样式同质化热潮,各地追求标志性见着“标新立异”,甚至到了“光怪陆离”地步,但是内心和潜意识仍然是同质化的,并没有什么精神不同。之所以敢于“光怪陆离”是因为,在人们看来北京这样首都(也是建筑模板之都),都有了一些“奇奇怪怪”的建筑和“莫名其妙”建筑产品,堂而皇之存在。那么各地政府自然胆子就大了起来。当地方政府大规模出手时,全世界建筑设计界显然是莫大兴奋,不客气地说中国现在各地标志性建设热潮,养活了整个世界建筑设计界,几乎全球最好的建筑设计师都在为中国服务。现在也是全球最大建筑设计实验尝试的近代最好时期。当若干年之后,在回顾现在这个“歪打正着”的建筑设计的全球黄金时代,恐怕不能简单以是好还是坏来评价,带来可能是更为复杂的结论。甚至可能目前大量为了经济速度而建设的大量的同质化建筑,最后不得不推到重来,成为真实的“建筑垃圾”被清理掉,反而现在那些“奇奇怪怪”产品,最终在视觉上变得“见怪不怪”了,反而由于个性留了下来。也许当代中国建筑就是一个在尝试中和无限试验中,从“找不着北”的精神状态,到一个“找到北”精神状态的一个过程。这种当代建筑的“圆明园”并不可怕,它一定不是我们的终点,是一个必经过程而已。

 

在城市建设中最近一种复古潮流也在涌动。虽然涉及城市并不多,但是已经成为了一种现象。其中为了保留文化初衷并不多,而更多是考虑旅游和经济方面。因此在恢复古城墙,名人故居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而修缮老城、老民居(含街道)来得比较晚,并且有过度旅游消费之嫌。之前大规模拆除历史建筑,到现在重新建立古建筑(实际上是赝品),是一个很大时代反讽。历史和历史遗迹的功利化不但表现在古迹中,甚至对上个世纪各个历史阶段建筑的保护(近代),也没有引起应有重视,一边拆迁消灭历史建筑,一个又在重建赝品历史建筑。这种做法是没有任何文化含量的“GDP增长模式”。当一个建筑是一个属地文化和属地人文精神体现的时候,才是一个社会成熟而又比较正常的阶段。我们整个超级建筑热潮中,最大遗憾就是对我们自己历史建筑的保护方面,失去东西太多、并且造成了一去不复返的结果。我们违背了全世界在城市建设中的保留老区与建设新区完全分开主流意识,而是在老区中建设新区。当老区拆迁折腾完了,又开始建设新区,但是这时候发现新区大多沦为了鬼城。如果我们不是这样一开始就是建设新区,并且以更多资源投入其中(交通、服务和文化设施),那么就不会出现今天这样尴尬局面。老区拥挤房价高企,新区交通不便等诸多问题。之所以我们出现了这样战略上失误,归其原因就是我们更愿意接受现代文明物质成果,而不愿意接受现代文明精神成果。这种物质和精神的背离,最终体现为行为上的“口是心非”,精神上的“空泛浮躁”。

 

未来5年中国大量的摩天大楼就要建成投入使用,之前由于互联网竞争,使得各地城市商业综合体产生了过剩问题,也会在摩天大楼上产生新的魔咒。这种依靠高负债推动建设热潮将在潮水过去后,露出狼藉一片金融债务冰山。如此大规模的摩天大楼建设,到底有多少企业能够进驻其中显然有着极大问题。摩天大楼管理可比五星级饭店的水准,目前中国有多少这样合格管理公司恐怕是一个很大问题。摩天大楼出现管理混乱沦为“大车店”风险可能会在一些城市出现。摩天大楼是一个城市窗口,其中参观观景也是一个城市国民文明素质展示最重要地方。一个城市的摩天大楼也是一个城市绚丽夜景最好展示名片,但这必然引起节能方面争议。中国魅力一定不会是在有多少摩天大楼这样全球“千城一面”建筑上,一定是那些代表中国历史文化建筑载体。中国人在不断地开放中走向世界后,一定会发现自己那些独特吸引自己和外部世界的东西,度过由于长期封闭和单一意识,造成的知识结构先天的缺陷期,让心智逐步健全起来,用一种更加真正自信方式迎接属于中国的更为具有本土而又国际化的建筑时代到来,那个时代一定不是千城一面,而是各具特色,百花争艳时代。

 

话题:



0

推荐

张寅

张寅

733篇文章 292天前更新

企业咨询顾问,“分析的力量”、“纳斯达克之雄”作者。网易独家签约音乐人,专辑“德胜门“、“安得广厦”等。联系邮件:gianttiger@263.net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