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2014年06月11日 19:08

纽约印象(12)

纽约印象(12)

911纪念馆在5月下旬正式开馆,在头一周主要给遇难者家属开放(他们也是永久可以免费进入者)。进入6月才刚刚对外开放。观察了一下目前的参观者95%为美国人,海外人士比较少。纪念馆周边有两个下沉式的黑色大理石配有人工瀑布纪念世贸大厦双塔纪念碑,纪念碑上刻有遇难者姓名。911纪念馆布置方式也是下沉式的,展览内容方式完全按照911事件当天时间顺序进行。灯光压得非常暗,主要用当天遇难者的各种对话,构成环境效果,可以说非常...

阅读全文>>
2014年06月10日 19:21

纽约印象(11)

纽约印象(11)

鸽子在不同国家对待其态度有所差别,有政治化的即仪式化使用,有娱乐化的即宠物化使用,纽约则是景观化属于生活化环境的一部分。

 

 

阅读全文>>
2014年06月10日 18:14

纽约印象(10)

纽约印象(10)

纽约下雨比较频繁,因此街道两边大多都有避雨门廊。由于纽约部分门廊是由涂有银白色漆的金属脚手架支起,因此非常容易引起来自其他国家的人“误会”,以为是正在施工或修缮街边建筑物的工地。这些门廊高度在两层楼,长度一般以建筑物长度等距,延伸到下一个街口,脚手架每个底座一般是由一块木板或三块木板构成。门廊顶部一般装有波形铁板(下雨时发出声响)都配有照明灯。纽约街道灯光开启一般大大早于日落时间,并且关闭也是在太阳出来很长时间后。有的干脆全天亮着。临街商铺即使关闭不营业在晚上也必须开灯。纽约没有刻意美化这些脚手架式门廊,但是依然有很强的画面感。

阅读全文>>
2014年06月09日 18:48

纽约印象(9)

纽约印象(9)

纽约地铁给我印象非常丰富,可以说如同调色板。车站陈旧、阴湿,卫生条件不好,火车停战时噪音大,但是地铁网络发达频密,售票系统互联网化,各种线路标有不同颜色,即使不懂英文也能搭乘。站台上座椅为木质结构年代感非常强,车体和车内完全为白色不锈钢,给人以结实、实用的特征。乘客拿着比较大行李也能不被阻拦地上车,比如乐器贝司(低音大提琴)。虽然一切物理设置色调非常暗淡,可是乘车纽约人无论是服饰和举止,则是非常多...

阅读全文>>
2014年06月07日 23:24

纽约印象(8)

纽约印象(8)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大多数时间需要付费进入参观。但是一些企业赞助一些时段让参观者免费进入博物馆参观艺术品。这样低收入阶层、残障人士也有机会欣赏知名艺术品。这种赞助方式也是纽约这座都市一种传统。

 

 

 

 

 

阅读全文>>
2014年06月07日 18:01

纽约印象(7)

纽约印象(7)

纽约是一个全球商业和金融中心,从街上行走的人们步履速度就能看出来。但是纽约公共图书馆的数量和分布也是世界一流,它伸展到大多数街区,人们可以免费办理借书卡。每个在其中图书管理人员,看到前来阅读者总是抱有热情服务,帮助阅读者找到他们渴望阅读书籍,甚至调动整个图书系统来帮助寻找。这是一个有意平衡商业气息的主观的人文力量,也是纽约给你不同凡响之处,

 

阅读全文>>
2014年06月07日 02:49

纽约印象(6)

纽约印象(6)

街头门廊下的露天餐饮是纽约这个城市特色之一。其中这类光顾餐饮的人,大多是上班一族或者是退休一族,上学的少年很少能见到。有露天餐饮街道一般都比较宽,属于重点知名街道,临近商业街和写字楼比较集中地区。但是这些餐饮店一般不是连锁店,而是个体品牌店。居住区一般只有超市,没有餐饮设施。纽约这座城市非常有节奏感,工作节奏与生活节奏、创新节奏与情感节奏、商业节奏与人文节奏,一张一弛,很有韵律感。

 

 

阅读全文>>
2014年06月06日 17:50

纽约印象(5)

纽约印象(5)

纽约中央公园是纽约人文气质的代表。景观、休闲和运动是其三大特征。这些气质和特征培养与锤炼是纽约人共同营造、维护和捍卫出来的。

 

 

 

 

阅读全文>>
2014年06月05日 22:59

纽约印象(4)

纽约印象(4)

据说纽约有一些专门放映艺术电影影院。本人路过了两家这样影院,一家是位于林肯中心,另一个是在百老汇大道。由于好奇分别问了一下影院售票员和在外边等候入场的观众。发现影院上映影片相当部分应该属于多国不同时期小众电影,美国影片实际上比例比较少。观众大多在65岁以上,女性多于男性,成分大多属于知识分子,以及曾经的高级白领。退休人员占观众总数85%。他们大多曾经是教师、律师等职业的人士。在等候电影时间,很多观众都在阅读其他书籍或者电影简介。一个城市是否有一些艺术影院,并不完全取决于政府政策,而是与退休人员中受过高等教育比例有关。因为观看艺术电影是需要“情趣”的,这种情趣与受教育程度有关。

阅读全文>>
2014年06月05日 22:28

纽约印象(3)

纽约印象(3)

这是一个街区中给青少年活动运动场地,其实大多是黑人青少年在其中玩玩篮球。四周公寓中的白领并不在此运动,而是在公寓中运动室运动。这个小型街区低收入黑人公寓是在中央,而中档公寓则在四周,运动场地就在街区中央,似乎是专门给黑人青少年活动建设的。纽约市政府对待黑人可谓用心良苦,尤其对待黑人青少年,想方设法地让黑人青年“走正路”。NBA近30年变化就说明了黑人地位变化,黑人运动员人数比例的变化,街球和大学球员两条路对于黑人运动员都可以走通,黑人通过知名度和财富在体育上成功,使得黑人看到了这个国家成功也有自己的贡献,同时财富也可以通过自己天赋得到,不在有边缘化的感觉。其实是可能性给予所有人,这种社会理念的存在是关键。

 

阅读全文>>
2014年06月05日 16:14

纽约印象(2)

纽约印象(2)

酒店前消防栓,有其实用、美化街景、彰显城市特色功效。

 

阅读全文>>
2014年06月05日 15:57

纽约印象(1)

纽约印象(1)

纽约城市内部道路第一印象是完全按照地形呈现起伏状态,而非可以强调平面性,因此有很强的画面感和节奏。

 

阅读全文>>
2014年05月25日 08:54

地产观察之土地膜拜(10)

地产观察之土地膜拜(10)

终结篇 土地牛市正在谢幕

 

据有关机构统计,2014年一季度,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一线城市的土地成交额达到1774亿元,虽然依然呈现出土地龙头市场特征,但是已经无法超越2013年第三季度创造的历史最高纪录1828.4亿元。另外根据中原地产统计,全国地产销售20强的标杆房企,最近几月拿地数量逐月递减趋势。1月拿地额为600.99亿元,2月拿地额为325.62亿元,3月继续萎缩为254.54亿元,4月则是下调到142.23亿元。他们预计5月...

阅读全文>>
2014年05月22日 06:48

地产观察之土地膜拜(9)

容积率的黑与白

 

开发商在土地购置时,该土地除了规定了建设用途,比如商业服务或住宅,还规定其容积率。容积率是一般是指在购置土地之上可以建设的最大建筑面积。一般而言高层建筑容积率就高,别墅就低,普通住宅适中。商业服务建筑容积率都比较高,特别是位于商业中心区(CBD)地块,土地价格奇高,因此不得不建设超高层建筑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由于容积率比较大,因此相对而言这些区间,空间环境比较紧,绿地面积较少。

...

阅读全文>>
2014年05月19日 05:05

地产观察之土地膜拜(8)

70年产权是最大的黑色幽默

 

1949年以后中国土地制度经过了多次变革。早期均贫富激进政策,使得在农村的土地和房屋,完全采取政府分配给之前没有土地农民所有,试图解决之前的大量中国农民是雇农局面,进行了强制性的农村财富重新分配。由于土地政策属于一刀切方式进行,而不是不同地区,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出现的矛盾也都采取敌我方式对待,土地变革变成了腥风血雨式革命。其实之前土地不同地区有着完全不同的实际情况。并且...

阅读全文>>
2014年05月16日 08:13

地产观察之土地膜拜(7)

地产观察之土地膜拜(7)

18亿亩红线 悲情下的懒政

 

2006年第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其中明确提出,18亿亩耕地是未来五年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是不可逾越的一道红线。关于18亿亩耕地的保护红线,舆论和学者一直对此有较多的争论,一方认为在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必须保护这个数字不被突破,否则农田肆意占有终将影响到中国粮食安全。因为世界上粮食在富裕,也无法充分供应像中国这...

阅读全文>>
2014年05月14日 07:21

地产观察之土地膜拜(6)

地产观察之土地膜拜(6)

拆迁源于潜意识

 

根据国内媒体报道,2011年中国各级监察机关围绕着征地拆迁是否合规、补偿安置是否到位、拆迁行为是否依法、政府及相关部门是否尽责等主要内容,对各级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实施监管,严肃查处了1480起强制征地拆迁问题。由监察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务院纠风办四部门直接查处的11起案件,就给予57人党纪政纪处分和问责处理,涉嫌犯罪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的31人。这是少见的在公开媒体可以看到的有...

阅读全文>>
2014年05月10日 17:05

地产观察之土地膜拜(5)

地产观察之土地膜拜(5)

囤地是私利摧毁公利的典型

 

囤地是指房地产开发商购买土地使用权后,没有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房地产开发,而只等土地升值的一种行为。囤地现象是中国土地市场长期以来一个顽疾,我们几乎找不到一个没有囤地现象的城镇。2007年强化土地招拍挂制度后,土地价格加速上涨(见图1),特别是当商业用地价格,超过综合土地价格后(见图2),开发商土地囤积现象就更为严重,因为完全可以依赖土地升值获得利润。在媒体报道中近些年相比20...

阅读全文>>
2014年05月08日 11:11

地产观察之土地膜拜(4)

地产观察之土地膜拜(4)

地王一个时代的缩影

 

地王现象始于2003年,真正引起舆论的关注是从2006年开始的,到了2010年初地王现象中,又出现国企在土地拍卖市场争抢地王情形。2007年和2010年分别出现了各地土地拍卖纪录不断地被刷新的情形。地王现象舆论讨论在2010年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以至于到了2010年年底,国土资源部发出控制地王出现的指示要求,随着房地产调控深入进入,在2011年地王问题不在是一个普遍关心的话题。但是在过去的2013年,...

阅读全文>>
2014年05月05日 16:44

地产观察之土地膜拜(3)

地产观察之土地膜拜(3)

异化的招拍挂

 

在引进了香港土地财政模式后,为了防止土地交易中的腐败的发生,让程序更加透明、更加规范,内地又引进了香港土地拍卖制度。虽然内地在2002年7月就提出了土地拍卖招拍挂制度。但是土地转让协议方式在相当长时间里依然占据非常大份额。只是在2007年招拍挂方式占土地转让数量上第一次超过了50%(见图1),其实在2004年招拍挂土地转让金额已经超过了50%。而土地协议转让方式迟迟没有退出历史舞台,没能坚持招拍挂...

阅读全文>>